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2014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结硕果
  •   作者:公子襄   发布时间: 2014-04-28
    • (《北京日报》2014年4月18日 第4版)为推动以国际视野谋划和实施创新,促进国内外科技创新机构积极开展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自2011年起,北京市科委联合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主办“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前三届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上,共有国际上40多个国家、国内20多个省市的4000多位代表参加。三届大会共达成合作意向500余项,实现项目签约60余项。大会的举办,为支撑北京市开展“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搭建了重要国际化平台,促成了一系列跨国技术转移项目在京落地。同时,通过吸引全国20多个省区的政府部门、高科技企业、高校院所参会,有效带动了全国的国际技术创新合作工作,实现了立足北京、定位首都、辐射全国的总体定位,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领域有相当知名度的标志性会议。

      为了继续推动北京和全国的高科技企业、大学院校和科研院所与国际创新主体开展创新合作和跨国技术转移,支撑北京乃至全国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第四届大会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由北京市政府与科技部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办,并于2014年4月15至1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大会邀请科技部和北京市领导,阿根廷驻华大使古斯塔沃·马蒂诺先生H.E.Mr.GustavoA.Marti ,加拿大安大略省 究与创新厅厅长雷(扎莫伟力先生 no)研·(RezaMoridi),以及加拿大、英国、意大利、韩国、阿根廷、匈牙利、瑞士、挪威等国驻华使馆科技参赞出席开幕式、大会报告及各专场活动。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韩国、以色列等33个国家400多位创新领袖,全球主要技术转移机构负责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IBM、微软、甲骨文、欧洲微电子中心等世界500强企业研发负责人,与来自北京、天津、河北、贵州、河南、湖南等29个省市的3000多名国内代表聚首北京,共同探讨科技创新趋势,衔接国际化创新合作要素,对接国外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伙伴,形成科技创新与跨国转移合作项目。初步统计,本届大会完成项目对接近1400项次,达成合作意向238项,实现项目签约35个。

      亮点一:

      多样化专场助推双向对接

      2014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以“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能力提升”为链条,以“论坛研讨、推介竞秀、项目对接、展览展示”为形式,推动创新主体开展国际创新合作与跨国技术转移对接。按照一个主题、两个重点、三个维度和四个方向进行布局。一个主题是“智汇北京、跨界融合、互利共赢”;两个重点是“生态建设”和“节能环保”;三个维度是从“要素、领域、国别”共设立30多个专场,具体包括以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为内容的要素专场,中美、中意、中国与东盟等国别专场,绿色过滤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专场;四个方向是指依据“美好生态、舒适生活、健康生命、智能生产”安排活动,大会总共进行了45场活动。

      大会内容横向覆盖多个科技、产业创新热点领域,吸引更多在跨国技术转移合作实践之中具有互补性的国家和地区参与,纵向衔接上、下游科技和产业创新技术,进一步完善市场咨询、知识产权保护、资本等价值要素,整合跨国技术转移价值链,推动不同国家、技术领域与文化背景之间的跨界交流和交叉合作,以跨国技术转移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国内需求与国际先进技术”相互衔接,吸引全球优秀创新成果向北京转移、实现国内企业技术需求与海外优质资源双向对接,推动“国际技术转移枢纽”的建设和发展。

      大会通过政府工作和服务实现资源统筹,推动企业和各类创新主体利用会议平台与国外伙伴进行直接接触,在“政府造船、企业出海”的工作格局下,推动形成科技创新与跨国转移合作项目。

      亮点二:

      过滤治霾“重点”聚焦经济民生

      结合民生关注热点和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大会聚焦“生态建设和节能环保”两个重点目标,特别安排了相关的专场活动。

      使馆虚拟开放日创新国际合作机制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作为近几年国内外的热点话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本届大会特别设立使馆虚拟开放日活动,邀请了英、加、意、韩、匈、阿根廷、瑞士等国家驻华使馆大使或科技参赞、中国驻外科技外交官及企业代表参加,就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环保重点领域介绍了相应的经验、科技资源,并进行了技术、产品、方案的研讨,推动政府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实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适宜居住的生存环境贡献力量。

      使馆虚拟开放日活动还邀请到了国际上具有丰富治理经验的政府组织、行业专家,将有效的环境治理理念、应用技术带到国内。

      来自瑞士环境联邦办公室(FOEN)的约瑟夫·赫斯(JosefHess)教授受邀参加此次使馆虚拟开放日活动。瑞士有着闻名世界的自然风光,每年到瑞士旅游观光的游客达上千万,然而其自然环境却始终保护得非常完好。这样的环保成果,离不开瑞士相关环保机构的努力和所采取的有效措施。FOEN作为瑞士联邦政府官方环境组织,关注森林、气候变迁、生物多样性、土壤、大气、经济与环境监管、废物处理与资源等方面,并代表瑞士政府参加联合国环境能源方面的会议。赫斯就FOEN在大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的大气治理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绿色过滤技术助力美丽中国

      在北京市科委及众多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的努力下,绿色过滤专场活动就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行深入探讨梳理,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效治理措施的落实。大气颗粒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气、交通运输尾气、供暖锅炉及生活炉灶。从源头入手,减少污染的产生(前端处理)、防止或减少污染物进入大气,充分利用大气自净化功能、室内净化及个人防护的理念及解决手段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尤为重要。无论是针对哪一类污染源,对颗粒污染物的一次排放进行有效控制是雾霾治理最快捷的技术解决方案,而对颗粒污染物的一次排放进行控制的最有效方式则是利用绿色过滤净化技术对污染物进行过滤。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绿色过滤专场还邀请到了国际著名的过滤技术和化工技术专家、伦敦大雾治理的参与者——英国过滤学会前主席理查德·韦克曼(RichardWake-man)教授,并带来了其在欧美一直备受认可的“大气颗粒污染控制技术”专题讲座。韦克曼一直是化学工程师协会和皇家工程院的会员。他的“大气颗粒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在欧美有着二十多年的历史,深受好评。讲座中,韦克曼教授从伦敦大雾说起,总结了伦敦大雾治理的经验及教训,分析雾霾产生的自然及人为因素,结合自己长期在英国从事气体污染控制(特别是颗粒污染控制)的教学、科研和工程经验,对从气体中分离固态、液态微粒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国内与大气污染防治及相关过滤技术有关的专业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及决策人士,接触和了解国际先进的大气颗粒污染控制技术及大气污染治理的理念和方式。韦克曼教授的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亮点三:

      搭建国际创新合作平台

      2014年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围绕“美好生态、舒适生活、健康生命、智能生产”四个方向,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在美好生态方面,讨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技术、促进污染防治、分享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技术、建设生态城市等。

      在舒适生活方面,围绕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智慧城市,重点讨论绿色城镇化发展、住房创新技术、噪音控制、新能源汽车开发与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化、高效资源管理技术、城市基础设施等。

      在健康生命方面,研讨了智慧健康及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趋势,创新技术发展及国际合作机遇等,共议促进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推动了新药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与模式。

      在智能生产方面,讨论了分子育种平台技术转模式、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高端自动化控制装备技术及其应用、大数据时代的中国通信信息技术行业创新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未来创新合作模式等;邀请了从事3D打印、智能机器人、计算机仿真等方面的专家为大家展现智能生产的魅力;同时邀请了在京的制造企业,旨在促进跨国技术转移及产业合作,实现跨界融合,促进北京乃至全国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全球创新资源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北京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奠定国际高度。

      亮点四:

      汇聚特色创新合作要素

      创新合作要素相关机制的完善和国际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技术转移及整个国际创新合作的层次。本届大会汇聚了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特色创新合作要素,通过相关研讨和推介,推动国际创新合作顺利开展。

      金融资本助力企业国际创新合作。金融资本助力企业国际创新合作专场特别突出“跨界、融合”这一大特点,以金融资本助力企业国际创新专场为平台,与会的金融行业及其他产业领袖相互分享实践经验、介绍各自优势,寻求对接机会。专场邀请了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汇丰银行、平安银行、上海银行等二十几家银行和银河证券、风险投资公司等证券和投资机构,以及对金融投资有需求、并有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础的企业机构参加,促进金融资本与国际科技创新全面融合。

      国际创新合作和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全球技术交易服务链——知识产权专场邀请了国家和北京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和保护措施,以消除国外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顾虑;邀请国际知名知识产权机构,介绍了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的做法;吸引国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科技创新企业和机构进行对接,为国际创新合作和技术转移提供专业服务。

      全球创新人才合作。全球创新人才合作专场旨在宣传北京市引进高端外国专家的各项政策,推广北京市外专局为高端外国专家和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吸引更多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为需要外国专家与外籍人士的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更好的服务。北京市外专局程金刚主任重点介绍国家及北京市引智政策,市外专局为企业和外国专家提供的服务,外籍人士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证件办理手续等。北京市科委介绍了科技人才相关政策。外籍演讲嘉宾就人才管理等内容开展专题讲演。

      青年人才创新成果竞秀。青年人才创新成果竞秀专场是以大学、科研机构年轻科研人员为主要对象,提供展示最新创新理念、创新成果的平台。同时,专场邀请了市场投资者、相关企业参加,为突破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想法寻找市场空间。

      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专场以国内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及以东盟国家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相关人员为培训对象,安排来自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专家为培训讲师。主要就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能力的商业价值转化以及企业国际创新合作路径与中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等内容进行培训。

      亮点五:

      引领国际创新和技术转移趋势

      大会还以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关键环节为切入点,邀请了国际和国内各领域和各方面专家探讨科技创新趋势,研究创新合作规律。

      国际创新趋势前瞻与展望方面:大会梳理了2013至2014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市场潜力的创新技术,预测热点创新技术未来发展前景,识别前沿技术转移契机和潜在市场机遇,构建全球创新技术视野,发展生命周期历程,提供前瞻未来发展的思考模式和研判思路,明晰中国企业在跨国技术转移合作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探讨应对策略与模式。

      跨国技术转移规律与合作方面:大会邀请了来自政府、研究机构、产业组织等方面的代表全程参与技术转移,介绍中外技术转移的政策优势、学术导向与综合环境,研究跨国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的最佳方法路径和规律。

      亮点六:

      东盟专场推动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

      目前,东盟各国和中国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科技合作交流日趋频繁。为配合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2014年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还首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专场,为中国、东盟的科技经济交流搭建国际化平台,促进双方先进技术的相互转移。东盟专场由我国目前唯一面向东盟的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承办。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依托覆盖东盟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对东盟各国技术转移需求进行深度调研,挖掘技术需求信息,在本次专场上围绕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智慧健康、可再生能源等当前东盟需求最迫切的领域,组织中国企业与来自泰国、新加坡的多家机构、企业进行交流与推介。

      东盟专场活动的举办,使中国和东盟更好地利用双方的创新合作资源,加快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同时也是探索建设联合创新、共同发展的新型中国-东盟科技合作模式的有益尝试。

      亮点七:

      务实促成项目签约,科技引领经济增长

      大会为创新主体寻找到了合作伙伴,务实促成项目签约。基于前期的沟通与交流,达成了35个合作意向,其中16个进行了现场签约。

      包括针对具体技术和产品的合作协议:如北京民海生物与荷兰疫苗转移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荷兰卫生福利体育部合作,引进sIPV技术进行疫苗研发与生产,可大幅降低IPV疫苗的成本。北京控股集团与以色列IDE海水淡化公司共同研发海水淡化热膜耦合工艺模型、浓盐水浓缩结晶装置,可提升海水淡化核心技术水平,减少能耗及化学品应用,降低海淡水成本,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万密斋公司与丰革金药业结合双方在抗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及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合作转移抗癌药物技术。环宇赛尔与欧瑞共同开展新型动力和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大北农与法国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合作开展利用基因组技术进行精准育种研究。

      以上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可以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签约项目还包括专业机构间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框架性协议以及政府主导的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