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创新文化
  • 三十而立,创新潮起中关村
  •   作者:zyf   发布时间: 2018-09-11
  • 中关村创业大街

    中关村智造大街
    日前刚刚落下帷幕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决赛上,来自中关村的创业企业“深思考”历时近两个月的激烈角逐后,在400多个报名团队杀出重围,摘得了“人机交互创新应用赛”的桂冠。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电子一条街”扩展至“一区十六园”,从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到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个特别的“村”一直走在中国创新创业的前沿,并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30年风雨30年拼搏,如今,这里现代化高楼林立,创新公司扎堆,创业项目井喷,明星企业备受瞩目……这片被誉为“中国硅谷”的热土,正开启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征程。
    创新策源地:2万多家企业在这里诞生
    “‘未知攻,焉知防’是360做网络安全的名言,要预防就要先知道对方如何攻击。因此,我们设立了‘白帽子军团’,即做好事的黑客,专门用来发现全球各种网络攻击的漏洞,针对性研发安保技术手段。”360公共事务部副总裁王奋宇告诉记者,“目前国内70%的汽车都在使用360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防护服务。”
    “我们自主研发的码垛机器人及自动化集成系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套生产线可替代20人,一年之内即可收回成本,目前已在食品加工行业投入使用。”北京赛佰特总经理王亭友说。
    “公司研制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天眼系统’,拥有科幻片般强大的人脸识别能力,可在匹配到人脸的第一秒进行精确搜索,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公安系统帮助捕获、控制嫌疑人员5000多人。”旷视科技Face++总裁付英波介绍说。
    它们,都是在中关村孵化和成长起来的企业佼佼者。
    1980年,中科院物理所一间小小的平房仓库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而今,这里已涌现出两万多家企业,不仅涌现出联想、百度、小米、京东等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行业龙头,还有更多灿若新星的初创公司正蓄势待发。“中关村,是培育创新企业的‘策源地’。”在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看来,这些新兴企业的未来无疑值得期待。
    中关村管委会每年面向全球挖掘和扶持30—50家拥有世界领先的重大前沿技术企业,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颠覆性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现在是中国创新创业的最好时机,也是我国科技赶超全球的好时代。”云视科技CTO李仲奎感慨地对记者说,“中关村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国家的扶持政策,在金融方面还给予了及时有力的支持。”
    改革破冰者:一部敢为天下先的奋斗史
    2000年3月3日,由中关村海淀园孵化出的企业UT斯达康,在美国纳斯达克率先挂牌,随后,新浪、搜狐、泰克飞石、百度等320多家中关村企业纷纷成功上市。
    中关村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新风云史,更是一部勇于突破、敢为天下先的奋斗史。
    这里曾诞生过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第一个政府引导基金,第一部科技园区地方立法……
    从“电子一条街”到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从中关村科技园区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多年来,中关村犹如一艘科技体制改革的破冰船,不断率先攻克科技体制、科技创新当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始终发挥着深化改革的“探路者”作用,为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近年来,中关村又先后实施了“1+6”系列政策、“新四条”、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投贷联动、“国际人才20条”等70多项改革举措。无论是税收、股权和分红权的激励,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还是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一项又一项先行先试的做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在中关村,政策更灵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不墨守成规。”外籍创业团队Akkadu联合创始人福凯评价道。
    “中关村的发展模式,不是圈地、优惠、招商,而是不断使各种要素相互关联、有机作用,打破束缚,释放活力,构建好适宜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这就是中关村的核心竞争力和基本经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陈文奇如是总结。
    创业梦工厂:孵育有世界竞争力的高新产业
    2018年1至5月,中关村平均每天新设立科技企业89家!
    令人啧舌的数字背后,中关村正毫无悬念地成为吸引创业者们的充满激情与魔力的一方热土。中国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全球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架构指令……一个接一个“第一”仍不断在这里涌现。
    这得益于多年来以“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容忍失败,以人为本”的中关村精神,更得益于这里“要素聚合、主体协同、文化融合、环境友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如今的中关村已逐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交通、新兴服务业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聚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300多家,外籍从业人员近1万人,留学归国人员3万多人,“千人计划”专家1343人,成为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国际知名的创新创业活跃区。
    与此同时,“中关村”三个字更是早已超越了地理意义的范畴。从立足北京,到辐射全国,中关村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中近80%辐射到京外地区,在京外建立了23个合作科技园或成果转化基地,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2万家。
    “中关村拥有雄厚的科教资源,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方面厚积薄发,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方面持续发力,几十年积累现已到了爆发阶段,未来重大的创新、原创成果将源源不断地出现。同时,中关村有活跃的创业投资生态,一大批成长起来的企业正与大学科研力量集合,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加速技术成果转换成生产力,培育高精尖产业,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在翟立新看来,“中关村作为国家高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排头兵,必须要在我国走向强国之路中发挥更大作用。”